潮州日报 权威 主流 影响力






2024-08-05

在欧洲喝热牛奶

1988年我随中国作家访问团赴奥地利,东道主是维也纳市政厅。市政厅主任吩咐接待人员陪我们去吃遍维也纳名餐馆。可惜我们这些“老外”,对西餐的风格流派一窍不通,其中一位还一闻黄油味就恶心,坐在那里犹如受刑罚。他们要求每天晚餐去中餐馆。可是当年欧洲的中餐馆要多难吃有多难吃,我太遗憾了!

我们这个作家团虽然只有四个人,若是去中餐馆最少也要点五六个菜,荤素搭配,热炒冷盘,每样都尝尝,便觉得挺丰盛。西餐就不同了,不管进了多么有名的餐馆,在多么古老华贵的桌椅跟前落座,你也只能点一盘菜。供大家共同品尝的只有蔬菜沙拉、水果沙拉、黄油、面包之类。于是,你点了一种菜,便总觉得自己点错了,眼馋别人盘子里的美味。当时,团长康濯已年过七旬,若是在他们湖南老家,饭桌端上什么好菜,儿孙们都得请他先品尝呀!有一次他老先生点的是煎牛排,可能是生熟程度不合口味吧,看上了我盘中的鸡肉。他很自然地问我:“咱俩分分?你把鸡切一半给我,我把肉切一半给你?”

我当然遵命行事。我们俩这一互通有无不打紧,陪客老外们面面相觑,就没见过这么用餐的。我发现了东道主们的诧异表情,只好打趣说:“你们是个人主义;我们是家族主义。团餐,尊老,大圆桌,团聚。”翻译小金把这话翻译过去之后,金发碧眼的主人们还觉得挺有道理,真要笑死人了!

中国人出国最大的难题是必须喝热水、热牛奶。大酒店的早餐很丰盛,长桌上排列好几个下端有龙头的玻璃罐,分为全脂奶、脱脂奶、冰牛奶……咱年纪大些的中国人只能喝热牛奶,因为不认识外文,只好等翻译小金来告知标签上的文字说明。

有一年我这个外文文盲独自在维也纳生活了七天。为了节省旅费住在一所学校里。学校食堂免费提供早餐,但是只有凉牛奶。我习惯于喝煮沸后晾温的牛奶,想请服务员大妈给热热。语言不通,望奶兴叹,毫无办法。第二天早晨起床,我又为吃早点发愁,学生食堂比较简易,不供应果汁或汤,如果喝不上牛奶,每天只能干噎三明治了。我想到一个办法——画画。刚来这所学校住宿时,桌上没有台灯,影响晚上写作。幸亏我学过美术,便画了一个台灯拿去给守门人看,不大工夫他就送来一座台灯。“要一杯热牛奶”,可怎么画呢?

我拿着笔和纸去了食堂,指指洋大妈送来的凉牛奶,写了“100℃”,她瞪着蓝眼睛表示不明白。我又画了一只玻璃杯,里面画上水,水里有滚动的水珠儿,杯口上方画了几条曲线表达“冒热气”。她看了点点头走了,不大会儿端来一杯冒碳酸气儿的冰汽水! 这可怎么办呢,我急中生智,双手一捧牛奶杯迅速闪开,口中发出“嘶——”的一声表示挨烫了。她立刻明白了,把牛奶杯端走了,过了一会儿我就如愿以偿喝上了热牛奶!

星期文库

中西餐饮趣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