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公益广告《我们的祖国》。
近日,央视播出的一段视频令人印象深刻:水天一线、稻谷丰收、草原无垠、群峰巍峨,一卷辽阔开远的祖国美好山河画卷铺陈开来。视频主题宏大,看了令人心潮澎湃,对祖国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是央视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拍摄出品的公益广告《我们的祖国》,而该片的导演,正是潮籍导演郭育明。
提起郭育明,许多潮州人并不陌生——今年呈现许多潮州元素的央视春晚公益片《龙的传人》也是由他执导。作为一位在潮州生活多年的“胶己人”,郭育明是如何用光影讲好中国故事的?在影片中对潮州文化的呈现又包含了什么样的情怀?国庆前夕,郭育明回到了家乡潮州,本报记者就这些问题对其进行了专访。
光影叙述突破创新
聚焦平凡呈现温情中国
公益广告《我们的祖国》中,影片画面与旁白的高度契合。从星星之火到原子弹爆炸的东方巨响,从百舸争流到厚土耕耘,影片每一帧都经过了精心打磨,力求与旁白相得益彰。这也是郭育明一以贯之的执导理念。座谈中,他感慨地说:“影片要求从中国看世界,从世界看中国,一层一层的叠加需要我们更加谨慎认真,我们构思了很久才有了现在比较契合的画面。”
光影交错突破思维定式,科技传统碰撞灵感火花。在本次的公益片拍摄中,郭育明有意地加入一些“不一样”的镜头,将高科技与传统农业相结合,通过VR等前沿技术,展现科技赋能乡村的生动场景。事实上,类似的公益片拍摄郭育明具有丰富的经验,此前他执导的《中国共产党-我是谁》、《一声爸妈 就是过年》等片都曾荣获大奖。当谈及本次公益片的亮点时,他满脸兴奋:“这次拍摄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写意与写实并重,让影片在真实可触的同时,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遐想。”开篇镜头辽远,如诗如画,展现着希望的原野;而写实镜头则聚焦于国家力量的展现,如航母、飞机以及奥运健儿的英姿,令人热血沸腾。
在公益片中军人戍守海岛的镜头令人印象深刻,但在拍摄的过程中,这个镜头的取得却是“一波三折”。郭育明告诉记者,海岛交通不便,环境恶劣,给整个拍摄都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用船只能渡过一小截,人也没有办法走过去,机器需要涉水才能过去,所以我们都是游过去的。”正是出于对镜头语言的执着追求,《我们的祖国》才能有如此壮观的视觉呈现。
影片中,郭育明还抓取了很多角色,让这些平凡人物一闪而过,却又有非常清晰的装扮和视觉符号,抓住这些角色各自的社会特点,让观众一看即明。“将宏观的主题聚焦到平凡的角色身上,更会带来不一样的温情与感动。”郭育明说。
从中华文化视域
审视潮州文化
“我们潮州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板块,它不仅仅属于潮州。”谈及潮州文化对自身创作带来的影响时,郭育明指出,要站在中华文化这一更为宏大的视域去审视、传承潮州文化,方能真正理解其独特价值,也才能在这片更为肥沃的文化土壤中,让潮州文化之树根深叶茂、生生不息。
相信许多潮州人对央视今年春晚公益广告片《龙的传人》印象深刻,总时长约90秒的公益广告,镜头聚焦潮州部分有近10秒的时长,广告片展示了以牌坊街为代表的特色地标和以潮绣为代表的文化符号,让全国乃至全世界观众了解到了潮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光影交错间,不仅彰显了潮州文化的独特魅力,导演更是巧妙地将潮州文化置于中华文化的广阔背景下,让这份地域性的文化瑰宝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异彩,赋予了它更加深远的意义与厚度。
郭育明说,潮州文化之所以能融入公益广告中,在春晚上大放异彩,被全中国人民乃至世界观众所理解和欣赏,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中。这份文化血脉,让潮州文化拥有了跨越地域、穿越时空的共鸣力。正如《龙的传人》公益广告中所言,“因为龙,我们才是我们”,“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这两句话不仅是对中华民族共同身份的高度凝练,也是潮州文化乃至所有地域文化能够相互融合、共同繁荣的生动写照。在中华文化的大家庭里,潮州文化不仅得以保存和发展,更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纵然离乡拼搏多年,郭育明仍然对故土饱含深情。当谈到对潮州文化传播未来的展望时,郭育明表示:“可以参与潮州文化的传播是我的荣幸,如果有机会进行进一步的传播我一定义不容辞。”这份源自对故乡的热爱和使命,让郭育明在讲述中国故事、传播潮州文化的道路上,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他的影片,也成了潮州文化乃至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中一道闪亮的弧光。
文字|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婧怡
视频|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泳 曾潮海
编辑|郭洵汐
审核|吴燕珊
编辑 郭洵汐 责任编辑